跳到主要內容區

巴洛克樂器介紹

 

巴洛克音樂--1600~1750

義大利起源

西元1600年至1750年間,為音樂史上所稱之巴洛克時期(Baroque period),其音樂之特性為透明純淨,活力充沛,與多樣化之纖細樂器與音色之融合著稱。

義大利長久以來被視為巴洛克的發源地,十七世紀初期,崇尚獨奏與情感張力對比的新音樂,在此地受到了重視,並獲得熱情的支持。沒有其他地區如義大利一般,能夠如此誠心地準備接受此新藝術表現,這新藝術表現法更是迅速遍及整個義大利半島。最早期的巴洛克手法與理論,儘管主要應用在聲樂曲上,但是很快就影響了器樂曲表現。同樣地,最早期的巴洛克音樂,只能在王室或貴族宮廷裡的「學院」演奏,但在不久之後就能在教堂及日後成立的歌劇院聽到。

現代西洋弦樂器中之小提琴與大提琴音樂,均以此時期所創作之樂曲為基礎,發展出非常豐富之音樂內涵。惟因此兩種樂器在巴洛克時期所演奏之場所,以貴族之宮廷中,或音響共鳴絕佳之教堂中演出為主,巴洛克之琴身與弓,與現代經過演化後之弦樂器之琴身與弓均大為不同。

在十八世紀中葉,由於中產階級興起,聆賞音樂的場所逐漸擴展至能容納眾多聽眾之大型演奏廳,亦因此,弦樂器之琴身與所用之琴弦,都經過強化,以發出更響亮的聲音,演奏家所用的弓,亦演化為能佩合琴身與弦改變之較為堅硬之弓,此種樂器發展,當然影響了拉奏技術之銳變,導致現代拉奏技術與巴洛克弦樂器之拉奏技術有著顯著之不同,樂器之演化雖然增強了音量,但也同時犧牲了細緻之巴洛克音響。

實際上,亦由於年代久遠,巴洛克拉奏法成為一種特殊的技術,而非現代演奏者能夠立刻掌握。現階段之歐洲樂壇,聽眾聆賞的習慣已經有相當之改變,以現代室內樂團所演出之巴哈清唱劇或巴洛克歌劇乏人問津,巴哈之小提琴無伴奏曲之演出,亦以巴洛克小提琴家之演出為主流,可見以原樣演出(authentic performance)之型態展現巴洛克音樂為現代演出之趨勢。